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4-02-18
2024-01-04
2023-12-21
2023-12-11
2023-12-07
2024-11-08
2023-12-22
2025-03-18
2025-03-18
2025-03-18
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相关意见
为了维护著作权人和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,打击侵权行为,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北京市法院的实际审判经验,提出以下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意见。
一、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
被告侵犯了原告著作权或相关权利,并因此造成损害的,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。原告需要提供被告侵权的证据。若被告声称自己无过错,则需承担举证责任,否则将面临不利的法律后果。
下列情形认定被告具有过错:
1. 接到权利人明确证据的警告后,无正当理由继续侵权行为;
2. 未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查义务;
3. 未尽到与自身条件相适的合理注意义务,如年龄、文化程度、职业;
4. 合同履行中或结束后侵犯合同相对人的著作权;
5. 其他认定具有过错的情形。
二、无过错但造成损害的情况处理
即使被告无过错,但侵权并造成损害,虽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,但需返还侵权所得利润。若被告因此获利巨大或给原告造成重大损失,依据公平原则,酌情给予原告适当补偿。
三、共同侵权及连带赔偿责任
共同被告构成共同侵权的,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若明知或应知他人侵权仍提供帮助,如提供经营场所,也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商标许人、特许经营特许人如有义务并有能力制止被许人侵权却未行动的,同样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两个以上被告虽均构成侵权,但无共同过错的,应分别承担赔偿责任。
四、损害赔偿的原则及方法
侵权赔偿数额应全面弥补原告因侵权所受损失。原告请求范围内,如证据显示被告侵权所得高于原告实际损失,将被告所得作为赔偿数额。确定赔偿数额的方法包括:权利人的实际损失、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以及法定赔偿。原告为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也应列入赔偿范围。
能查清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的违法所得,或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运用市场规律确定赔偿数额时,不应直接采用法定赔偿方法。而是合理的计算和评估,确保赔偿数额的公正和合理。
扩展阅读:
1. 著作权的重要性及其侵权行为的影响
著作权是保护创作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。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,侵权行为日益增多,这不仅损害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,也影响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。明确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,维护文化市场秩序、鼓励创作和保护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。
2. 审查义务与合理注意义务的解读
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查义务是确保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。涉及著作权的内容,相关单位和个人需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,确保所提供的内容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。这不仅是对创作者的尊重,也是对市场规则的遵守。
3. 公平原则著作权侵权赔偿中的应用
某些情况下,尽管被告无明确过错但造成了损害,公平原则成为了裁决的重要参考。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损失程度,法官会酌情判决,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。
4. 著作权法与数字时代的挑战
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,如何有效保护著作权成为了新的挑战。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行为更加隐蔽和复杂,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来应对。提高公众对著作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也至关重要。 第七条:计算权利人实际损失的方法
当面临侵权行为时,计算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是确定赔偿数额的关键。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权利人的实际损失,以下提供了多种计算方式。
(一) 利润减少法
被告的侵权行为导致原告利润减少,对比侵权行为前后的利润变化来计算损失。
(二) 侵权媒介参照法
以报刊、图书方式进行的侵权,参照国家相关稿酬规定来估算损失。
(三) 许使用费法
原告合理的许使用费作为衡量损失的一个标准。
(四) 复制品销量减少计算法
将原告复制品销量减少的数量与每件复制品的利润相乘,得出损失数额。
(五) 被告侵权复制品利润计算法
被告侵权复制品的数量与原告每件复制品的利润之积来计算损失。
(六) 预期利润损失法
因侵权导致原告许使用合同不能履行或难以正常履行时,计算由此产生的预期利润损失。
(七) 作品价值下降法
被告侵权行为导致原告作品价值下降,由此产生的损失作为赔偿的依据。
(八) 其他方法
还有其他确定权利人实际损失的方法,如根据市场调查、专家评估方式来估算损失。
面临侵权问题时,权利人根据上述方法综合考量,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计算自己的实际损失。这样不仅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,也能为后续的赔偿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。
第八条: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计算方式
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,确定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是判定赔偿责任的关键。侵权人违法所得计算方式的详细说明。
(一) 产品销售利润法
计算侵权产品的销售利润来确定侵权人的违法所得。
(二) 营业利润法
情况下,以被告的营业利润作为赔偿数额的主要依据。
(三) 净利润法
侵权情节轻微,且诉讼期间侵权人已主动停止侵权的情况下,考虑使用净利润作为赔偿数额的计算基础。
原告需要初步举证证明被告的侵权所得,或阐述合理理由后,由被告进行举证反驳。若被告无法提供证据或证据不足以支持其主张,法院支持原告的主张。
确定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时,应综合考虑各种,如侵权方式、时间、范围及后果,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。举证责任的明确分配也有助于保障双方的权益。
第九条:法定赔偿的考虑
当无法准确计算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时,法定赔偿成为一种重要的赔偿方式。